給一個即將高考生的信:       這 樣 的 你                           北京  |  李燕巧               上海?值得     ----- “過得真快啊,要回北京了,還有想去的地方沒去。”   “快樂時光總是短暫的,沒關系,可再來,北京到上海像打車一樣方便。”   “嗯,寒假能來嗎?”   “能啊,冬日的上海是另一番樣子。”   “哥哥過寒假嗎?”   “他不在,咱倆來。”   “嗯,好。”   上海值得往來,不單是吃口生煎包,還有悶熱的天氣、瘋狂的臺風、熱情的老大爺大媽、熟悉的街道味兒、黃浦江的風、行走的云、飄落的雪……   “值得?”   是,人生值得的事情并不多。對于你,學習值得;對于我,教育值得,上海值得,僅此而已。你是我教育的一部分,所以你也值得。   “真的嗎?”   真的。很欣慰現在的你,我們不僅談學習,談哲學,談自由,還談“值得”。短暫幾天相處,從你身上我看到了利他主義精神:   01 ----- 飛機選座位,先問大家;用餐時,為大家遞上餐巾紙; 自助餐,最是節儉,取多少吃多少; 離開時,最后走,檢查是否落下物品; 購物了,即便喜歡,只要價格高也選擇放棄; 淋了雨,回酒店馬上煮熱水喝,泡熱水澡,照顧好自己; 去機場,選擇地鐵,綠色出行…… ----- 利他主義精神心中有他人,也有自己,這樣的你長大后定是個受他人歡迎與喜愛的人。不用長大后了,現在的你就已經是大家喜愛的大男孩了,這樣的你必將會是國之棟梁。   所以,我感嘆,值得為你書信,值得在浦東機場休息室遠望天空回憶有溫度的幾日,值得重溫羅素的道德哲學,“真正有用的教育是迎合兒童天性的教育,這種教育可以提供給他們有益的知識,而不是違背他們的自發愛好硬塞給他們枯燥乏味、繁瑣零亂的信息材料。”   -----   ----- 安慶?禮物       ----- 近幾日,在友人陪伴下很充實,但始終惦念著你,每晚回到酒店,第一動作就去撫摸電腦,打開看看7月30日定下的題目“安慶?禮物”。   昨晚睡得模糊而香甜,醒來,簡單收拾后精神良好。連續幾日的放空腦袋和經大自然綠色、塵歸塵的凈化,圍著“禮物”,與你的文字來了。   “禮物”是哥哥從異國寄來,看到你發給哥哥的照片,“禮物”內容不多,竟是些孩子玩意兒,可感覺得出你的驚喜與激動。哥哥未告訴過他的郵寄,是想來個驚喜?還是習慣了他的行為?不去探究一二,想探究的是你們彼此剎那的心境。   我想,你們交流“禮物”的剎那有了感情共生,是什么?我且稱為“幸福”,可好?   有關“幸福”,不同人是不同解,若你此刻問我,我會說,“給你文字,就是我之幸福。”所以,“幸福”處在生活里,處在我們行動中;所以,感知幸福是我們應擁有的能力。   談論此處,我有了思考,一年多來,我常會有思考的問題。既然幸福可感知,感知有感情;幸福在行動,行動是動作,那動作與感情有何聯系呢?   帶著思考,望望窗外遠方柔和的綠山,讀讀圓桌上的書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話給了啟發:“看起來,動作似乎是由感情所引起的,實際上,動作與感情是并行的。動作可以由意志直接控制,可是感情卻不行,必須先調整動作,才能夠間接地調整感情。……”   你或許要問,啟發是什么呢?我可以反問嗎?你是否也有了啟發了呢?很多人不喜反問,然你不會,因我了解你,你喜歡有思維的語文,有探討的好奇。   我想,你會說:“動作與感情可同一,但反過來,感情與動作間有意志。”   很開心,你又有了思考:什么是意志?當查閱資料,這一句會冒到眼前:意志,即“人的思維過程見之于行動的心理過程”。   很開心,你在不斷思考,這是你的可貴,即主動思維,主動思維是一種意志的判斷行為,是不是像我們常說的“批判”呢?是不是像你此刻因“讀書”而愉快的樣子呢?   是不是更像“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呢?   -----   ----- 不一樣?中哲     ----- 心,從自然歸到城市,很靜很靜,靜至何程度?是不可言說,是跟以往知道的“靜”不一樣的“靜”。有那么一刻,你總會有感同身受的,所以,此刻可不去追問這不可言說之“靜”。   那——   我們要聊點什么呢?   聊聊爸爸,可好?你或許會立刻生起詫異:爸爸?是,我們靜靜聊。靜不下來呢?也假裝靜,好習慣假裝久了,我們會成為不一樣的自己。   聊爸爸,是好習慣嗎?當然是,爸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不論我們見與不見,在身側還是遠居他鄉。   爸爸很忙很忙,我看到的都是他忙碌的背影,好像沒什么可以聊的。   我不覺得,忙碌,才是聊的價值,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努力生活的背影。忙碌,站在兒童心理學角度,孩子成人后記憶中最溫暖的就是——父母忙碌努力生活的各種影兒。難道爸爸忙碌得不見其人?沒有空閑?   那倒不是。   -----           爸爸給我做飯,喜歡把很多食材攪在一起,雖看著不是很有食欲,但味道也可以吃;   爸爸喜歡給我發各種文章,雖從不看直接刪掉,但有天不發了也好像缺了什么,總之是怪怪的感覺;   爸爸喜歡跟我說話,有時不停說,是些之乎者也,我很煩感,但有天耳邊沒了爸爸煩人的說話,我又好像挺想念的;   爸爸很摳門,物品壞了第一件事是修修修,但我想要什么,好像都能滿足,這點我很滿意,所以太貴的東西,即便再喜歡,只要不是必需品,我會稍加考慮,有時拿起放下過過眼癮。             你有個不一樣的爸爸。   真的是這樣,他很不一樣。   突然,接了電話就“扔”下我;   常常晚上不睡覺,把自己關在書房,我都起床了才去睡;   放學接我到單位,隨便找個地方讓我等,有時我都睡著了……還有很多啊!   但,現在想想,爸爸很辛苦,我是不是要試著理解下我這個不一樣的爸爸呢?   理解,又使我想到了哲學。想來,與你這個年齡探討哲學是我做的一件正確的事情。   人有了“理解”思想,哪怕不能達“理解”本質,都是擁有了健康的人格,因為“理解”本身是同理心的展現。   從你發出“理解”的一刻,我看到了你這個少年的健康發展,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人格的發展與人的成長是同步進行、相伴相隨的,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健康的人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交融,達到平衡,成為一個統一的結構完整的人格整體。”   有關什么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如若好奇,可讀讀西方哲學。但這封信的內涵,我想與你聊聊爸爸跟你不停說的“之乎者也”,這是“中哲”范疇。   我想,步入高中的你定是讀過,甚是背誦過《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中的篇文,這很好呢!“這《四書》是宋以后道學(在西方被稱為‘新儒學’)認為最重要的文獻。”我們開學還有段時日,可重溫這《四書》,想,你會有新的思索。   哲學簡單,無論西哲,還是中哲,都是“反思”,是“對人生的系統的反思”,但恰恰作系統的反思的人不多。   當你的這個“理解”一經發出,你就讓自己站在了“哲學”的隊伍中了,很令人欣喜。   我想,可為你推薦一本書《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著 趙復三譯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這本書是1947年馮友蘭先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的英文講稿整理而成。   我想,這封信一經發出。   -----       你會看到,你會有個不一樣的自我,將“自我”(平衡)介于“本我”(原始)和“超我”(道德)間,或許是我們要成為怎樣人的第一步; 你會看到,你確實有個“不一樣的爸爸”; 你會看到,中國哲學精神在自己身體血脈中的流淌與傳承是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       -----   ----- 莫名?美好     ----- 前日,下午茶時分,哥哥再次讀發表于《人民作家》上的信件,不由對我說:“我有種莫名的自信,‘你’,一定能考上理想大學。”   休閑般吃著冰激凌蛋糕的我顯然被驚到,放下手中小勺,追問:“莫名自信?”   “對,就是莫名的自信,就像我莫名自信自己的大學一樣。”   我迅速從帆布包中掏出筆記本和筆,寥寥幾筆,記下這有些突如其來,有些毫無緣由的“莫名自信”。待,有個專屬你的時間用“原生活”語言文字傳遞給你。   今日,傍晚時分,開始你的專屬時間,攤開書籍,翻開筆記本記錄頁——   為何要用“原生活”?轉述也可啊,換個語序也行啊,只要大意在,即可行呢!因,剛讀到一段維特根斯坦的語言:“語言貫穿于人類生活的始終。語言并非某種工具,而是人類生活的本體,‘我的語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語言構成了人類生活的舞臺和意義空間。”   然而,這段語言可否能解答?   語言,是我們個體內在心靈的傳遞。   有怎樣心靈,有怎樣語言;   有怎樣語言,有怎樣思想;   有怎樣思想,有怎樣目的;   有怎樣目的,有怎樣生活。   所以,一切美好的“莫名自信”,或許可將指引我們完成怎樣的生活軌跡。   所以,《人民作家》約稿《成長寫意》這份書信體書稿,我自是興奮不已。   我想,你也是,能有同伴與你一起憑借“原生活”,這可以闡明真實人生的語言,通過“莫名自信”一天天建構起知識與能力,思維與行動,在高考時刻實現大學,可謂是美好中的美好。   然而,你可否與我一樣,有了要深入追問的呢?   發出,這“莫名自信”的語言又來自“我”的世界的哪個界限呢?這個追問,我認為是極好,是個有生命力的追問。用,剛讀到舍勒的語言作答,可好?   “誰越是能夠愛,世界對于他也就越有意義。”   讓我來把這語言改造一下,一來作今日之擱筆,一來供你和你的同伴們獲得“莫名自信”,去創造你們生命中必經“高考”的美好歷程。   “誰越是能夠愛上學習,學習對于他也就越有‘生命沖動和精神的統一’。”   然而,你有了要深刻追問的了,對嗎?   +10我喜歡

那一曲紅塵離殤 那一闕半世滄桑……   只有在經歷過太多的世事滄桑之后,才會明白原來的一切只不過是鏡花水月,南柯一夢。   時間的腳步不停地向前,記憶中的百合花還是原來的模樣,忘記飛翔的鳥兒還停留在昨天的山巒。如果你不曾忘記,請記得,那只是你自己的無能為你,而這一切,與他人不會有任何的交集。   人總是喜歡在自我的觀念中受折磨,喜歡選擇讓自己不知所措,圍著自己的世界打轉,轉來轉去,最后找不到出口。   或許,有的人會說:“如果這一切能選擇,我寧愿不曾來過這無能為力的世界”。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選擇。你若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世界,那你就只能等著被這個世界所改變。這是一成不變不自然法則。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不僅需要一顆堅定永恒的心,更需要的是一份奮發向上,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如果你感到不安,那只能說明你還不夠深沉。對于這個世界,你還不能自我。   在我的記憶中,有那么一條小溪,她是那么的清澈,明亮。每天傍晚時分,坐在小溪旁,聽著歌曲,望著天空,想著未來。(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有一天,小溪不見了,消失了,我感到不適應了。我心中那個休閑,以心筑夢的地方突然間坍塌了,我舉目無措。那時,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強烈的不安與彷徨。后來,我漸漸的明白,有些事物在你的生命中出現那是大自然對你的饋贈,來來去去,是生命的常態,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一樣,人生也沒有一成不變的風景。我們都得隨時做好接受新事物到來的突兀。   人生是一場修行,注定會經歷千回百轉,方能遇到一生的摯愛,注定要經歷浮浮沉沉,才能領略生命的意義。而我們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奮力前行,永不退縮。   人生這條修行之路多坎坷,或許無聊會把你包圍,孤獨會將你纏裹。或許,在你還沒有接近成功時,你已被拋棄在半途。這條路,我們注定走得不同尋常。   想要飛得更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想要不同尋常,就該奮力一擊。   選擇這樣的等待,是我空位的孤獨,喧嘩了記憶的數碼,放映了執著,演繹了可悲,流逝著渡口的舟橫,被歲月滌蕩,被流年風化。看不破的紅塵,掙不脫的浮云,壓不垮的信念,擋不住的意向,有幾個人能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又有幾個人能掌控好自己的未來?那么多美麗動人的諾言,許是精神的支撐,許是情感的鋪墊,可又有幾個能如是所愿?左尋右覓找不到人生平衡的支撐點……(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原來,你所有的不安,均來自于你的無能為力。   上演一段纏綿,然后華麗落幕…,有些糾結,只有沉默才能詮釋,被動的堅強著,接受著,深夜的寂寞,孤獨,讓骨子里最深的脆弱傾瀉而出,一不可收拾。是我太脆弱,還是不夠灑脫?始終擺脫不了你給的寂寞。   呼吸牽動著每一根神經,在黃昏的夕陽下撕心裂肺,歇斯底里……   人生非常幸運的一個轉折點是:停下了“外求”答案的老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毫無例外地和自己的心“合計”回到自己的心中“內求”答案。在這一過程中,自我調整能力訓練得越來越爐火純青,內心也就澄澈得越來越明亮。   你所有的不安,均來自于你的無能為力。當你感到不安時,以心為是,向著心的方向運動,你便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10我喜歡

1   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安,在咨詢中告訴我:因為不喜歡自己所在的學校,所學的專業,她在大學里的大部分時間都選擇了“作”。翹掉了大部分的課程,拒絕了所有的社團活動,因為討厭這個地方,也由景及人的討厭起了這里的人,大學里,沒有主動去交一個朋友,更談不上戀愛。   于是,大部分的時間里,安用小說、微博和網絡游戲麻痹封閉自己,消磨時光。   對于大學生活的諸多不滿,源自父母幫她選擇了該讀的專業,該選的學校,她抗爭無果,便來到目前所在的這所學校,帶著對父母解不散的怨氣。選擇“作”,不過是在跟父母賭氣,她想用這種方式告訴父母:“你看,我聽了你們的話,結果就是這樣的!”   本是最該朝氣蓬勃的日子里,安的臉上卻鮮少有笑意,她用這樣的方式訴說:“父母欠我的,這個世界欠我的”!直到大三結束,看著別人出國的出國,保研的保研,再看自己滿目瘡痍的成績單,安突然慌了,走進咨詢室,眼神中寫滿了無助。   她說:“直到今天,才突然發現,自己好傻,我用自己最美好的日子來證明父母犯了一個巨大的錯,究竟有什么意義呢?所有的賭氣最后傷害的不過是自己。”(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安和父母賭氣,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她用大學生活來賭,以“作”掉自己前途的方式。   你也許會覺得她傻,可是誰又沒有過一段賭氣任性的時光:   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的長相,就拒絕學習那門課;   因為領導不符合實際的批評,開始用對工作的敷衍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因為同事的不友好而索性辭職,丟下一句“工作氛圍我不喜歡”,以為那姿態很酷很帥氣!(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只不過氣過折騰過,所欠的債都得自己一點點償還,誰又曾替你為這份任性買過單?   年輕的時候,理直氣壯地覺得世界就應該把最好的東西給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最好的老師,喜歡的玩具,循循善誘的老板,和藹友愛的同事……如果得不到,就負氣的抱怨,這個世界,對自己太不友好!亦可以義正辭嚴的給出自己的理由:不是我不想好好做,是這個世界對我不好,我才這樣的。   是的,這樣的理由乍聽不錯,禮尚往來,別人對我不友好,我又何必友好相待?但是,禮尚往來講究的是地位平等,實力相當,年輕的你,還未生長出獨行世界的資本,又怎能先要求這個世界,時刻以你為王,將所有的“最好“悉數呈上。   2   相比之下,我的朋友彤,要聰明許多。   彤研究生讀的是金融,卻在求職時,誤打誤撞的進入了某上市公司,成為了總經理助理。平日里的工作瑣碎異常,訂訂機票、做做表格,幫老板處理處理日常瑣事。   不僅如此,因為老板是中年女性,情緒常有陰晴,對彤的不滿和指責也是家常便飯,從穿著打扮到待人接物,再到工作中諸多細節,沒有不挑剔的。有時候,就連上個廁所,也會被老板抱怨時間太長、耽誤了工作。   那個時候,姐妹們都剛剛參加工作,常常聚在一起,聊聊職場的冷暖,吐槽吐槽老板的不近人情。彤偶爾也跟著抱怨幾句,姐妹們聽了,都覺得待在這樣的老板身邊,不僅浪費了她的專業,日日忍耐著老板的壞脾氣也實在太過委屈,都慫恿她換份工作。   倒是彤淡定許多,說道:“以我現在這樣的資歷,去到哪里都是最底層的員工,哪有不委屈的。”   那個時候,我們都佩服她的好心態和忍耐的功力。沒想到,就在這種忍耐中,彤不僅摸清了老板的氣性,還偷偷鉆研了專業。6年過去了,她早已告別了“助理”的職位,成為了公司的業務主干。如今,公司上上下下,敢讓她受委屈的人越來越少,連老板與她交談,都多了幾分尊重和笑意。   某天聊天,朋友偶爾談起,當年與她交接工作的前任助理,依舊在某公司做著助理的職位,換了不下三家公司,職位始終沒有提升。   “幸好,我當時沒有賭氣走掉”,彤感慨的說。   3   在不滿中隱忍,蛻變,是彤的做法,看起來收效不錯,而安因為跟父母賭氣,除了荒廢了學業,一無所獲。   賭氣這件事,怕是世界上最具技術含量的,遠遠不是誰都可以做的。你和父母賭氣,父母不會離你而去,卻在內心流了眼淚。你和男友賭氣,輕則不痛不癢,重則傷了感情。最最要不得的,是在年輕時,拼不起實力的時候,輕易與這個世界賭氣,老板也好,前途也好,任意賭氣,傷的都是自己。   我們都不曾獲得暢行世界的通行證,阻礙是必不可少,不盡如人意之事也十之八九。并且越年輕,話語權越少,阻礙越多。   讀了不喜歡的專業,若暫時無以改變,是不是可以考慮,讀完之后,在研究生階段,或是課余時間,盡可能靠近喜歡的領域。遇上了不友善的老板,是否可以把握好相處之道,并努力修煉內功,獲得掌握主動權的砝碼。   事實上,如果前面是一扇上了鎖的門,你只能選擇找到鑰匙或另辟蹊徑、繞道而行,負氣的砸門除了消耗體力,無半點用處。   你得相信,越努力,前面上鎖的門會越來越少,這個世界會越來越友善。在還沒資格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的時候,選擇努力,永遠要比選擇賭氣,有用的多。   文/若杉 +10我喜歡

作者:雪燦   每個黃昏,沿著那條清澈的小溪,穿過那條開滿淺藍色野花的小徑,傾聽著那潺潺的流水聲,我知道,那是歲月的長河在靜靜地流淌。   每晚,坐在電腦前敲擊著文字時,墻上的時鐘滴滴答答地走過,我明白那是生命的鐘聲在敲響。   走在青春的末梢,不知從那天起,對自己的年齡敏感起來。日歷一頁一頁地翻過,年齡是悄無聲息地像雨后春筍一樣猛長。偶然再打開相冊,翻翻那些舊相片,竟然驚異于那張有著稚氣清純的大眼睛,留著兩根長辮子的小女孩曾經是我。恍惚間,我似乎意識到,許多東西,就在我們不經意間匆匆地走過。洗手的時候,時間就像“嘩嘩”地流水,一去不可回;走在大街上,看看精品屋里可愛的小狗狗,真想抱一只回家,每晚與自己同眠,可是又怕別人笑著問:“你還是小女生啊!”只能對著那只小狗狗望而興嘆;偶爾遇到小學時的同學,竟驚嘆她以前的秀麗容顏正在逐漸更變,回家照照鏡子,也既然發現自己的眼稍處也有了一抹淡淡的滄桑。似乎就在一瞬間,明白那些舊時快樂的時光,飛揚的青春已經永遠地湮沒在黑暗中,再尋也沒法尋回來。   明白,釋然!人生也許就是這樣,在成長的同時,我們也一樣失落了,那曾經久違的渴盼成長的那份心情。   讀大學時,導師問我:“你認為人的一生一般能活多久?”(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我脫口而出,說:“大約二十萬天吧?”   導師微笑著,搖搖頭,拍拍我的肩膀,嘆道:“人生苦短,好好把握吧!”然后翩然而去。   事后,我掐指一算,才知道我們的生命最多不超過三萬天。于是,我也將導師的問題一次次地問自己的學生,他們有的說:“五十萬天!”“三十萬天!”幾乎每位學生的聲音都自信而響亮。當我清楚地告訴他們,人的生命實際只有兩萬多天,一般不會超過三萬天。學生驚呼,大喊:“老師,您是不是算錯了?”我總是微笑地搖搖頭。他們往往再經過一翻爭論后,再認真地計算一番,再統一了結果后,又不約而同地大喊:“暈,這樣少,人生好短暫啊!”我看看他們,學著導師的口吻,嘆道:“人生苦短,好好把握啊!”他們往往沉浸于久久的深思中……   暗夜,四周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響,橘黃色的臺燈發出淡淡的光。伴著滴答滴答的時鐘的腳步,我的心也在有節奏地跳動起來,那“砰砰”音響是生命強有力的音符,那是生命的顫音。每晚聽到這些聲音時,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還在流淌。很多時候,我討厭著心臟的跳動,它似乎是在每分每秒都在提示著我,生命是在點著數的前行。   可是,我能夠不傾聽嗎?斷然,我不能拒絕!恰如,我不能拒絕兩萬多個屬于自己的日子,一個個地從我的指尖滑過,而后,悄然地溜走。(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是的,我的心臟一定是要跳動的,停止了跳動,那就證明那是生命的最終結局。正如,無論枝葉多繁茂,到了秋天必然會凋零,飄落。   童年時爺爺離我而去,因為對死神的恐懼,使我學會跟時間賽跑;前年,奶奶又在睡夢的時候悄然無息地離開了人世,使我明白心臟停止了跳動,那就是表示末日的來臨。明白后,心便釋然。時常平靜地想: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是否在回憶往事的時候,沒有留下任何的遺憾。   每晚,伴隨著時鐘的滴答聲,自己傾聽著自己心跳的聲音,慢慢地合上眼,靜靜地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讓靈魂在這無邊的暗夜里流淌成一首小夜曲。而后,在午夜時分,默默地用文字來祭奠自己的走過生命中所有歲月,追憶著那些似水年華。此刻,那橘黃色的燈光就是我唯一的安慰,與我一起紀念著夜走向黎明的一瞬……   當次日推開窗門,迎著初升的太陽,深深地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總是不由得涌起一種生命的愉悅之情。   生命是孤獨的,而靈魂是飽滿的。我們好不容易在人世間走一回,生命中也許會遇到許多的苦難,可是,我們別無選擇,只有一無繼往地走下去。即便是苦難重重,我也不希望自己的青春被某一種方式囚禁,它應該是絢爛的,完全自由地開放。我更不希望在以后的歲月里,背著沉重的十字架走路。   我們的日子也許是一天比一天少了,我們世界也許也變得越來越平庸。但,如果我們還能在太陽底下呼吸,享受陽光的溫馨,就不要讓那朵精神的花兒在生命里枯萎。哪怕我們已是無路可走,哪怕我們已是四面楚歌,只要那朵花兒不敗,還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10我喜歡


張惠昕的購物開箱清單63734游軍華的今日頭條38453李孟發的推薦評比好物許人豪的推薦清單36955
吳秉春的開箱推薦文天地 郭秀玲的優惠好物29476 童年美食43433陳靖琇的推薦購物清單61468 劉振偉的評價心得 生活再苦,也要微笑95780李民伯的購物守則 許佳慧的優質推薦評比79286 鄉愁(散文)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86ggax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